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85)
报纸(98)
图书(55)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其他民族 (320)
山地民族文化 (5)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 (4)
山地民族服饰 (4)
山地民族建筑 (4)
山地民族民俗 (2)
山地民族艺术 (1)
按年份分组
2015(257)
2014(25)
2013(17)
2012(36)
2011(4)
1953(1)
按来源分组
-1(340)
社会性别视角下怒江傈僳族妇女跨省婚姻迁移研究
作者:陈业强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怒江  社会性别与发展  傈僳族  婚姻迁移 
描述:近30多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些傈僳族妇女,因婚姻原因迁移到省外。这些跨省婚姻迁移妇女到省外后,其生活及命运却各有不同,但多数遭遇各种困境。这些困境,折射出边疆少数民族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不适应与艰辛。
全球化语境中怒江傈僳族民歌传承的变化
作者:罗梅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怒江  民歌传承  媒介技术  傈僳族 
描述:在传播手段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怒江傈僳族民歌传播在与传统的"口耳相闻"特色的比较下,出现了一些体现着时代特征和变化的新趋势,并对民歌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民歌传承在这样一个必然的存在环境中,面临着冲击与发展并存的境遇。
云南怒江傈僳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罗梅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怒江  傈僳族民歌  传承  保护 
描述:,保护民歌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民歌的现代继承。
怒江最古老的民族——怒族
作者:和丽芳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语  怒族  怒江  独龙族  语言  大峡谷  图腾崇拜  彝族先民  福贡  高黎贡山 
描述:怒江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奔腾于巍峨磅礴,绵亘起伏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由于山势陡峭,深深割切,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峡谷,这就是有名的怒江大峡谷。根据元代地理志书记载;“蛮名怒江”、“潞江俗称怒江,出潞蛮”、”恐蛮”,“潞蛮”指同一民族,古今“怒”、“潞”同音,
怒族作家血脉中奔腾的怒江
作者:姚琛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怒族  怒江  文学题材  民族文化  文学创作 
描述: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核心家庭与人群结合:云南怒江娃底村傈僳族亲属称谓研究
作者:卢成仁 刘永青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亲属称谓  核心家庭  怒江  傈僳族 
描述:在娃底傈僳族的亲属称谓中,对核心家庭以内的称谓有所区分,核心家庭以外则以一个称谓来指代一个类别的亲属。这一亲属称谓体系本身就是一个认知的基模,使人们并不会去细致地区分亲属群体的类别和性质,从而让娃底傈僳族丰富多样的人群结合在认知基础上成为可能。
技术与传统:全球化语境中怒江傈僳族民歌传承的变化
作者:罗梅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怒江  民歌传承  媒介技术  傈僳族 
描述:技术与传统:全球化语境中怒江傈僳族民歌传承的变化
论传承方式与艺术传统的生成:基于对怒江傈僳族民歌的研究
作者:罗梅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传承  怒江  传承方式  固有模式  社会传承  文化传统  民歌演唱  艺术传统  相适应  傈僳族 
描述:任何民间的口头艺术传统在形成其固有模式之时,已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传承方式,体现出相应的约定性。艺术传统中部分文化程式的生成受到传承方式的影响,同时传承方式在不同时代的选择亦受制于既有的艺术传统。对怒江傈僳族的歌唱文化传统和传承体系的研究即是从艺术传统发生的角度展开的探讨。
怒族 大河遗民
作者:李旭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怒族  怒江  原住民  生活  民族  交往  族人  遗民 
描述:滔滔怒江边,走过了多少民族,又留下了多少民族,但居住历史最长的还是怒族,他们才是怒江最早的原住民。古往今来,经过多少风霜的洗礼,不管刀耕火种,生活艰难,怒族人都坚强地生活在这里,直到如今,他们的生活里永远都不会缺乏的是文化的瑰丽和智慧的光芒,以及传统社会中温情脉脉的交往。
怒族的耕作
作者:吴量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怒族  怒江  居住  耕作方式  危岩  福贡县  云南贡山  耕种  峡谷  两岸 
描述:怒族居住在云南贡山、福贡县等怒江两岸的峡谷中,以农为生。峡谷内危岩耸立,峭壁千仞,从谷底到山顶的垂直高度2000——3000米。怒族大多居住在半山腰,耕种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