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5)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山地民族服饰 (9)
山地民族建筑 (8)
山地民族艺术 (7)
其他民族 (1)
山地民族民俗 (1)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 (1)
按年份分组
2015(25)
2007(1)
2006(1)
按来源分组
-1(27)
彝文文献记载的云南西部彝族谱系
作者:王继超 王明贵 王明亮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彝族谱系  蒙确舍  彝族先民 
描述:在云南省的西部,从商周到秦汉时期,活动着一个起源于什勺氏,而彝文献称之为"蒙确舍"彝族先民的集团,称作"格沓部"的哀牢九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什勺、米靡、武僰氏祖的加入,"六祖"系各支的汇入,使这一族群集团愈发壮大,为后来的南诏统一祖国的西南边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乐“跳”乐“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县跳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县彝族打歌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巍山县  芦笙  打歌  南涧县  彝族先民  文化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托盘  快乐 
描述:二拜正堂,祝愿办
彝族古戏“撮泰吉”
作者:欧阳倡佩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汉时期  演变过程  清代中期  贵州威宁  彝族人民  彝族先民  旅游景观  祖先神  祈丰收  民俗学 
描述:彝族先民迁徙、农耕和繁衍的历史演变过程。其蕴含的民族民间文化魅力,使不少中外民俗学家陶醉,并成为当地独特的旅游景观日益引人注目。
贵州彝族的原始傩戏雏形“撮泰吉”
作者:长白雁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贵州西部  雏形  流传  中华艺术  老人  彝族先民  火星  云南地区  汉族  祭祀 
描述:在贵州省西南部靠近四川、云南两省边界的威宁县,有一个名叫裸戛的村寨,至今流传着彝族撮泰吉(又名撮衬己)。这是彝族语,翻译成汉语,撮为人,衬为变化,己为游戏,连在一起的意思
《撮泰吉》文化现象溯源
作者:陈世鹏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邪祟  彝族文化  狮子舞  五谷  鸡蛋  献酒  彝族先民  文化现象  笃慕  祝词 
描述:乡裸戛村的《撮泰吉》就象一粒脱颖而出的钻石,光泽耀人,成了研究者们的一个热点。不少人纷至沓来,窥秘探奇、阐幽发隐,并在许多书刊上相继发表了数十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和研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出源出于彝族原始宗教仪式,经过民间
“撮泰吉”讨论中的两个问题:与顾朴光同志商榷
作者:席克定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婚姻形态  男女交合  对偶婚家庭  讨论中  彝族先民  丈夫  傩戏  两个问题  傩祭  妻子 
描述: 《贵州彝学》创刊号上,刊登了顾扑光同志《关于“撮泰吉”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关》文,引文只注明页数)。顾扑光同志总结性地把对“撮泰吉”活动的讨论意见,划分为五说:傩舞说、民俗活动说、古戏说、创世纪戏剧说、傩戏说。《关》文对前四种观点,逐一反驳,力主“撮泰吉”活动为傩戏,并在文中明确提出了傩戏具有的两个特征,进行讨论;同时,在这篇文章中,又用了较大的篇幅,写了“关于‘撮泰吉”中的交媾行为”一节,来讨论“撮泰吉” 中的男女交合问题。
威宁板底裸戛彝族“撮泰吉”活动的民族学意义
作者:席克定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形式  苗族自治县  主要内容  古代彝族  彝族社会  古代农业  民族学  表现形式  彝族先民  农业生产活动 
描述: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观看了彝族的“撮泰吉”活动.现根据个人的初步认识,把“撮泰吉”活动在民族学上的意义:“撮泰吉”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习俗,在彝族社会中的产生以及它的表现形式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原始粗犷的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作者:庹修明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示意性  贵州威宁  民族学院学报  老人  面具  社会科学版  彝族先民  原始人  人类  演出 
描述: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流传着一种极为原始粗犷的彝族傩戏——“撮泰吉”(也有译作“撮寸姐”、“撮寸己”“撮特紧”的)“撮”义是人、“泰”义是变化、“吉”义是游戏、玩耍。合在一起意思是“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戏”,简称“变人戏”。
变人戏产生年代考
作者:顾朴光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中叶  贵州省  黔西北地区  老人  狮子舞  年代考  迁徙  彝族先民  原始社会  贵州民族学院 
描述:987年11月,贵州省民委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贵州省民族民间傩戏面具展览”,展览期间放映了变人戏的录相资料。曹禺、钟敬文、王朝闻、吕骥、冯其庸、吴晓邦、曲六
云南彝族民居建筑再利用的思考:以云南石屏县慕善村花腰彝族土掌房为例
作者:卢平安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掌房  传统民居  云南彝族  现代生活方式  生态材料  少数民族  彝族先民  民居建筑  适应性  石屏县 
描述:土掌房——彝族典型的民居形式,从建筑结构、建筑与环境的适应性来说,土掌房生土建筑的特点和北方的窑洞民居极为相似: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自然之物——土,其具有可持续循环的特点;在建筑的构筑上,采用屋面平顶的形式和厚实的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