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9)
报纸(4)
按栏目分组
山地民族民俗 (19)
山地民族建筑 (13)
山地民族服饰 (5)
山地民族文化 (3)
其他民族 (3)
按年份分组
2015(39)
2004(1)
2003(1)
2002(1)
2000(1)
按来源分组
-1(43)
哀牢山深处的哈尼族歌舞街
作者:王洪伟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哀牢山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哈尼族歌舞街 
描述:在云南省哀牢山深处,阿扎河乡哈尼族居住区,迄今依然保留着有几百年历史的歌舞街民俗活动。每当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六月年”到来时,各个村寨的哈尼族乡亲们都会汇集来这里,跳起传统民族舞蹈“乐作舞”,祈祷梯田里的稻谷丰收和村寨平安。
四个人的哈尼梯田情缘
作者:周卫军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法国人  照相机  哀牢山  层叠  梯田 
描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胸前挂着三台莱卡照相机的法国人走进哀牢山深处。 随着晨雾散去,他突然发现薄雾有光亮层叠着从远处透出,像一块块水晶从上到下被天神横插在山上——原来梯田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朝着天际跋涉,他立即被这磅礴的气势震住了……
彝家婚礼看“跳菜”
作者:欧阳鹏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量山  哀牢山  婚礼  彝族  民间文化  母系社会 
描述:“南涧跳菜”是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群众举行婚丧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的“南涧彝族跳菜”,构成了南涧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
南涧跳菜:舞出来的“名片”
作者:剑蓝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哀牢山  “名片”  宫廷舞蹈  跳菜  南涧县  地方特色  民间礼俗 
描述:?经历千余年的演变,已经在南涧县的民间扎根,成为民间礼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百姓每遇迎送贵客、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都会请跳菜艺人来“暖场子”。[第一段]
南涧跳菜 舞出来的“名片”
作者:剑蓝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哀牢山  “名片”  宫廷舞蹈  跳菜  南涧县  地方特色  民间礼俗 
描述:?经历千余年的演变,已经在南涧县的
彝族婚礼上的“跳菜”
作者:孔凡真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量山  大理州  舞蹈艺术  哀牢山  彝族  饮食文化 
描述:跳菜,是云南大理州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家人举行婚宴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隆重仪式。它是彝家人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也是彝家人底蕴深厚的一种饮食文化。
水一样的儿女
作者:杨程玲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视觉美感  哀牢山    色彩造型  傣族  云南省  服饰 
描述:云南省哀牢山下红河谷畔的民族奇葩——花腰傣,是我国傣族中一个特殊群体。花腰傣相传为古滇国王族的后裔,“傣”字前面加“花腰”,顾名思义,一定是因腰部异乎寻常的服饰而
居住在山地的民族:瑶族
作者:明伟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支系  民族  哀牢山  罗霄山  瑶族  十万大山  雪峰山  广西  湖南  云南 
描述:我国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省区的山区,人口约260多万人。大部分瑶族聚居在五岭、十万大山、都阳山、雪峰山、罗霄山、六韶山、哀牢山等山脉之间,可谓"南岭无山不有瑶"。瑶族有很多支系,不同支系的瑶族分别有"勉"、"布努"、"拉珈"
梯田,哈尼人的杰作
作者:马宏敏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哈尼族  线条优美  哀牢山  哈尼梯田  山地民族  平原  民族性格  小民族  老虎  农耕文化 
描述:耕文化的奇迹——梯田。在梯田稻作中蕴含了本民族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全球性的研究价值和观赏意义。其中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批准为《世界遗产名录》。而中国云南红河哀牢山区的元阳梯田其规模、历史、文化、形制、生态意义、管理办法、水利系统都属世界之最,只是由于宣传的滞后,最近几年才逐渐为世人知晓。
“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入选作者、作品简介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作  生态农业  哈尼族  哀牢山  云南民族  形成原因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省  梯田文化  民族学研究 
描述: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一书入选《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梯田,是云南山地民族--哈尼族在哀牢山区创造的自然生态奇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这种亚热带崇山峻岭中的梯田壮景,是建立在哀牢山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特定的、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哈尼族梯田文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本书正是以梯田的形成原因、农耕样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