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6)
报纸(14)
图书(4)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地民族艺术 (18)
山地民族民俗 (12)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 (8)
其他民族 (8)
山地民族服饰 (7)
山地民族文化 (1)
山地民族建筑 (1)
按年份分组
2015(40)
2010(1)
2007(2)
2006(4)
2005(1)
2004(3)
2003(2)
2002(1)
2000(1)
按来源分组
-1(55)
民间艺术瑰宝:地戏
作者:兰青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描述:民间艺术瑰宝:地戏
民间艺术
作者: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编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简介  民间艺术  杭州市 
描述:本书由民间表演艺术、民间造型艺术和民俗风情三大部分组成,涉及重点民间艺术68项。
社会转型期民族民间艺术演变发展调查研究 以贵州民族民间艺术为个案
作者:黄泽桂 吴太祥 成荣蕾等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中国  民间艺术  调查研究 
描述:本书阐述了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变化情况、动因、未来走向、发展因素、发展规律等问题,主要涉及了苗族的传统舞蹈,布依族的民歌、八音、音乐,侗族的侗戏。
傩堂戏--土家族原始古朴的民间艺术
作者:■修明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江县  面具  土家族地区  少数民族  民间艺术  传承与发展  演出  发展历史  宗教职业  傩堂戏 
描述:征。它可以使人们看到中国远古傩仪的原始面貌。据有关专家考证认为,这一发掘对研究我国戏剧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发展历史,都有较大的学术价值。故而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傩,是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吕
试析贵州傩面具的审美意蕴
作者:乔臻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艺人  三种类型  宗教色彩  贵州  造型  民间艺术  傩戏  同中有异  傩面具  傩堂戏 
描述:贵州傩戏有三种类型:即变人戏、傩堂戏、安顺地戏。而对应三种类型的傩戏面具则分为变人面具、傩堂戏面具和地戏脸子。这三种面具同中有异,各有特色。
傩戏的晚唱
作者:杨启刚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始宗教  端公  傩文化  相结合  傩坛  民间艺术  宗教祭祀  傩戏  戏剧表演  傩堂戏 
描述:傩戏,亦称傩堂戏或傩坛戏,是为了迎傩神驱设消灾,酬神还愿而唱的戏。其源于原始宗教中的巫,驱鬼逐疫仪式称傩,是一种原始宗教祭祀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民间艺术。从事这种表
有趣的面具
作者:刘克江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工具材料  幼儿园  面具  中国  民间艺术  舞蹈  制作材质  小学  教学参考 
描述:面具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于狩猎、战争、巫术、舞蹈、戏剧、丧葬等活动中。在湘西山区人们用戴傩面具方式演傩堂戏已有悠久的历史,他们以此来驱鬼辟邪、新年祈福、祈求五谷丰登。不同的傩面具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鬼神人
文化再造的动力:《信仰的再创造:人类学视野中的傩》读后
作者:李立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好奇心  人类学  信仰  傩文化研究  民间艺术  文化再造  博士  再创造 
描述:博士学位的作者回到国内,在贵州东北部德江县一个土家族村落——深溪村进行了9个月的田野研究。在此基础上,她完成了博士论文。2005年,作者回访深溪社区①,又做了1个月的研究。此书是相隔12年两次田野研究
四川省南部县傩舞的民间特色与传承
作者:王沪川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部县  特色文化  民间艺术  傩戏  表演  家班  艺术形式  四川省  傩舞  傩面具 
描述:术意味的祭歌以驱鬼逐疫。现代傩舞是在远古傩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反映拜神祈福、祭祀、驱鬼逐疫等内容,保留了原始祭祀仪式的神秘色彩,同时又深受民间文化艺术的熏染,成为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傩舞的分布很广,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但对于四川境内的傩舞,至今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傩舞为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源流四川傩舞也称傩戏,在各地还有“傩愿戏”、“傩堂戏”、“师公戏”、“师道戏”、“端公戏”等称呼。傩舞演出则称“耍傩傩”,古时逢节日都会跳傩舞。耍傩傩在川北的南部、剑阁两县部分农村,现在还偶尔可见。尤其是南部县的傩戏,历史悠久,颇有特色。南部傩戏又分为傩坛戏和傩阳戏。傩坛戏又称端公戏,以表现人间和地狱的祭坛来驱鬼神,也就是人们所称的地下三十二戏。傩阳戏又称提线木偶,反映天上神仙劝人为善,消...
黔东北傩戏面具漫谈
作者:喻帮林 吴秀松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黔东北  苗族自治县  艺术价值  面具  面具艺术  脸谱  民间艺术  土家族  傩戏  制作工艺 
描述:简述于后。供研究者参考。一、黔东北傩戏画易的制作黔东北傩堂戏又叫傩坛戏和傩愿戏,是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间戏剧,在黔东北十县市都有分布,尤以德江、思南、沿河、印江、石吁、江口、松桃等县流传最广。傩堂戏的演出分为内坛和外坛两个部分,内坛是驱鬼酬神的各种法事,一般不戴面具:外坛演出正戏和插戏,需要佩戴面具。面具以堂为单位,每堂面具的数量及角色不完全相同。相传面具锁在桃园三洞中,需由唐氏太婆约请金角将军将桃园三洞的锁打开,取出洞中面具,然后才能出戏。摊堂戏面具的佩戴方式十分奇特,演出时需用一块宽七八寸、长四五尺的布将面具的边缘连同演员的耳朵和下额一起裹住,然后在脑后打一个结,这样可使面具戴得更为牢固,演员也比较舒适。黔东北傩戏面具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用料也特别讲究,傩戏面具极少用硬杂木制作,最常用的木料为白杨、丁木和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