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6)
报纸(23)
会议论文(9)
学位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 (20)
其他民族 (16)
山地民族建筑 (13)
山地民族艺术 (9)
山地民族服饰 (9)
山地民族民俗 (7)
按年份分组
2015(46)
2014(2)
2013(4)
2012(4)
2011(8)
2010(1)
2009(3)
2004(1)
2002(1)
1993(1)
按来源分组
-1(74)
土家女儿田心
作者:谭徽在 胡祥华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田心桃  生平事迹 
描述:本书主要包括亲历与怀念,历史与评价,史料与见证组成,分别包括我所亲历的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的历史进程,迟放的鲜花,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太阳等内容。
不同栽植条件根系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
作者:徐艳如 崔秀敏 彭福田 吴小宾 褚波涛 李兵 王月月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山地  沙滩地  平地  栽植  根系 
描述:不同栽植条件根系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
不同栽植条件根系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
作者:徐艳如 崔秀敏 彭福田 吴小宾 褚波涛 李兵 王月月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山地  沙滩地  平地  栽植  根系 
描述:不同栽植条件根系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
醉在双凤村
作者:滕俊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湘西自治州  文化之旅  大坝乡  民风习俗  活动机会  酉水  中都  农业生产  民族文化旅游  醉了 
描述:自从我在北京采访被誉为"土家第一人"和"土家族的女儿"的田心老人后,我就一直有一个愿望:到我的家乡湘西自治州,也是田心老人的故乡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看看。10月18日上午,借由"穿越酉水·探秘湘西"科学文化之旅大型采访活动机会,我来到了心中的梦想之地——双凤村参观采访。
肇兴侗寨桃源里的鼓楼之乡
作者:李培蒙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黔东南    黎平县  贵州省  侗族村寨  居民  侗寨  鼓楼 
描述:我的家乡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那里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最具代表陛的景点,它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寨,号称“黎平第一侗寨”,素有“千家肇洞”之美誉。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灵谷桃源阿昌族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阿昌族  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  中国 
描述:灵谷桃源阿昌族 “边陲高山中藏二小长官司,曰户撒曰腊撒,共占一谷,长二十英里若,广一英里若,掸人称之为勐撒。
探析贵州松桃苗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作者:秦建星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图案纹样  松桃苗族服饰  艺术魅力 
描述:贵州松桃苗族服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其图案纹样丰富多彩,色彩浓艳夸张,并与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民俗风情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艺术及审美特点。
试从坪羌寨旅游业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张希茜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寨旅游业  桃坪羌寨 
描述:坪羌寨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应以应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坪羌寨作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虽受到商业化等冲击,仍应坚持以旅游业的发展来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外桃源 世界佤乡 沧源
作者:杨灿征 张恒钊 李思颖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民族  沧源  原始森林  世外桃源  色彩  原生态  司岗里  狂欢节  世界 
描述:绘成真正绿色原始生态的苍翠画幅,摒弃了金的炫目、
世外桃源 世界佤乡 沧源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刺入牛的身体的一刹那,红色便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先民们用参杂了牛血的色彩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崖画,借助历史的画笔,融绘成真正绿色原始生态的苍翠画幅,摒弃了金的炫目、粉的娇气、蓝的阴郁和紫的诡秘,从天坑到崖画、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到彩壁长廊、从董棕林到广允缅寺、从司岗里溶洞到翁丁佤族原始村落……质朴的佤族人民世世代代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描绘着一幅幅以“墨绿”与“深红”的主色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著作,这便是始终回旋于脑海的专属于秘境沧源的色彩。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我国版图的西南边陲。在这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繁衍生息着一个神秘的民族——佤族。 走进秘境沧源,是因为五一期间举办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怀揣着对云南边陲城镇的憧憬,对深邃佤文化的向往,以及一颗渴望放纵的心。 初来乍到就被阿佤人的多元文化给狠狠地震撼了一把!沧源,这个总人口仅有17万的小县,竟是一条汇聚璀璨文艺繁星的浩瀚银河,勐董的铜炮枪、岩帅的木鼓、勐省的弓弩、单甲的竹吧、糯良的牛铃、勐来的蜂桶鼓、班洪的剽枪、班老的长刀、勐角的竹筒、芒卡的夺铲、团结工委的芦笙,11个百人方阵衣着11种风格各异的服装,用11种生产生活工具激发出11种完全不同味道的感官因子,以不同节奏、不同乐器、不同步调,共同奏响着自然契合的和谐声音,至今都在耳畔回旋,那是专属于沧源佤族人民的交响乐。同是阿佤人,信奉相同的司岗里传说,却能在文艺造诣上如此璀璨丰富,这不得不让我惊叹佤山文化的深邃繁盛和阿佤人的智慧。 接下来一首以书写阿佤人繁衍生息为主题的舞蹈诗《生命司岗里》文艺演出正式拉开了“2010中国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序幕。阿佤人用肢体语言和佤族音乐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佤山人民从人类起源到生息劳作,用音乐和舞蹈记录着每一个激情涌动的瞬间。那是一个用木鼓歌唱、祝福、祭祀的民族,那是一个用黑色长发舒展舞步的民族,那是一个以牛为图腾的民族,那是一个真正与自然和谐数千年的原生态民族!沧源,歌舞之乡,名不虚传! 在享受狂欢“摸你黑”之前,漫步于沧源县城,最为显眼的莫过于县雕九头牛了,每逢重大节庆,这里都将是开启活动之前的必要祭祀之地,祭牛魂,展现的是阿佤人对图腾的崇高敬仰!如果你是喜欢寻求刺激、又不会血晕的人,那么佤族的剽牛仪式则是不可错过的一道景观,那是一种荒蛮的野性美。 狂欢活动在浩大的司岗里广场进行,黑黑的“娘布洛”芳香药泥在涌动的“摸你黑”歌声中放肆地舞着,心潮涌动,激情涌动,五月二日至四日摸你黑广场俨然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一块充满祝福的泥泽。出于一份不知名的矜持,我那本只打算观战的计划,在“摸你黑”主题活动开始不到几分钟,便被热情的阿佤人打破,被涌动的人群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不着边际的忘情放纵。伴随着歌声“摸你黑,摸给老人健康长寿;摸给姑娘小伙爱情美满;摸给小孩茁壮成长;摸黑一脸,快乐一年,摸黑全身,幸福终生……”,几万人的人潮中,认识的、不认识的,相互涂抹着祝福,无论你是金发碧眼,还是黑发黄肤,在这片泥泽,通通被同化为那个被阿佤人深深喜爱的黑色。即使周身都被药泥包裹成泥娃娃,却依旧遮盖不住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份或张扬、或温文的个性,涂抹祝福之余,有的人只跟随着歌声轻轻地晃动着身体,有的人却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为自己圈出一片地盘,大Show街舞。不同的人,总能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的风格,自成一道风景,这真是一片汇纳百川的泥泽。 到佤山,如果不尝佤王宴,那便是白来了!据说,佤王宴是佤王用来招待尊贵宾客的王府盛宴,一般要在举行重大事宜及庆贺活动时才举行。佤王宴的吃法却也特殊,“桌是竹、凳是藤、碗为芭蕉叶、筷是手”,依旧的原生态!然而,咱们这回沧源之行,吃到的不单是佤王宴,还是申报世界记录成功的最长长桌宴一沧源佤王宴,一条直线连起,2270米之长,近11000人同时分享的宴席传递着阿佤人浓到化不开、延到不着边际的热情! 绿茵苍翠的芭蕉叶上,盛放着白米饭、红米饭、饭豆饭、鸡肉烂饭、撒撇、烤鱼、烤鸡、牛排、猪排、牛肚、腌酸肉、黄瓜、芦子叶、芭蕉心、火莲菜、凉拌菜、苦叶子汤……再配上阿佤人通过煮、烤、蒸、拌,并配上用辣椒、生姜、大蒜、芳香籽等捣碎舂拌而成的佐料,这些岂非佤山独有的味道? 最具民族特色的定当非鸡肉烂饭莫属,普通的鸡、普通的饭,经过阿佤芫荽的调味,竟能使味道有如此神奇的融合,鸡肉烂饭看似普通的稀饭,但入口一尝,辣!绝对的辣!连我这么一个吃惯云南辣味的小辣妹子都如此感叹,由此可见佤山的小米辣却是非比寻常! 沧源有着佤族歌舞之乡、植物王国、崖画之乡的美誉,狂欢的余温还在蔓延,意犹未尽,于是再撒上把野,到沧源各乡镇再深入体验一把原生态之旅。于是,我们决定先一路向西,首站翁丁,途经班洪,直抵南滚河,大约两日行程;接着返回县城,再沿着北边一路玩转勐来旅游小镇和崖画谷景区(北线风光详见本期画报《汇聚边陲秘境的传奇之乡》一文)。 翁丁,佤语中意为云雾缭绕、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佤族原始部落,保留着最纯粹的原生态生存环境和文化意识形态,那份原始与神秘仿若是时间所不能浸透的。翁丁真可谓是沧源最有“人气”的一张人文名片,它就这么静悄悄地生息在西南边陲的佤山深处,一晃就是数百年。这里是过去的“葫芦王地”,这里是有着“中国最后的群居原始部落”之称的佤族村寨,以原始社会的形态直接跃进社会主义的怀抱,似乎正是因此,总在不觉间便能感受到阿佤人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纯净与质朴。 从沧源县城出发,西行数十公里,在山峦环抱、翠荫四绕、白雾依稀之中,翁丁古寨跃然可见。抬望眼,茅屋丛立、错落有致、小径通幽、竹楼静耸。千百年的岁月流逝,翁丁古寨犹如亘古不变的标记,在这片蓝天、白云、高山、溪流之间诉说着佤族人民传诵千年的司岗里神话,让远来的客人,体悟到真正的原生态。 骄阳下的翁丁佤寨一点都不显得娇气,古朴的寨门倚靠着厚实的大榕树,让人确信它是经得起沧桑的,悬挂于寨门、牛头桩,以及每根门柱的祭祀牛头仿佛真是守护着这个神秘民族繁衍生息的神圣之物。 佤族茅草屋不染一丝现世的俗气,以纯正原始的姿态存在着,以经得起历史淬炼的杆栏式竹木结构供养佤族人民生息。整个原始村落环抱在森林之中,有如林墙。质朴的佤族人民将万物视为有灵之物,奉以崇高的信仰,大到一棵参天巨木,小到一粒沙尘,都有魂灵。据说,村寨周边的树都不能砍,因为他们把树看作是保护村子的神灵,也因此,木鼓祭、牛头祭,以及各种崇拜祭祀也成为翁丁一道道引人入胜的风景线。 翁丁最为神秘的吸引力,也许就是令得所有人都要瞩目仰望的村寨心脏——寨桩和寨心。至今300多年历史的寨桩矗立于翁丁寨子中央,每逢重大节日,全寨人都围着寨桩通宵打歌。在古时,佤王会将村子里所有的财富都埋在寨桩之下,以求神灵的庇佑。 有幸的是,托狂欢节之福,我们一行人来到翁丁的时候正值人气鼎旺之时,于是每个进寨门的游客都能得到佤族魔巴的祝福,一杯香甜的米酒,一抹献于额头的礼赞。此时的翁丁,退去平日里的羞涩与宁静,聚集了省内外、国内外的八方游人,真可谓是真正民族融合、世界佤乡的胜景,喧哗中的翁丁,沸腾了! 佤王府内,做佤王、取佤名、品苦茶让人地地道道地客串了一次佤族的演绎,想象着自己便是这翁丁原始佤寨的一员,倒是饶有趣昧。再看射弩场、木鼓房、民俗陈列厅、村头村尾,在拉木鼓的体验中、在打歌的欢腾中、在剽牛仪式的刺激中,独具魅力的佤族文化深深震撼着每一个游客们的感官体觉,那是一种来自远古荒蛮的致命吸引,那是一份人类回归原生态的完美体验! 南滚河繁衍下的原生态 如果说翁丁是佤山人文的汇聚,那么南滚河则可以算得上是沧源动植物富饶的最有力象征了,这里坐落着云南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跨度于班洪、班老,与缅甸隔山相望。保护区内风光非一般秀丽,近2500米的海拔相对高差造就了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的奇特险峻,优厚的自然条件繁衍着上百种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在数万顷原始丛林中,生长着亿万年前的“活化石”水棚、董棕、桫椤等奇花异木,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的白掌长臂猿和野生豚鹿的栖息地,是亚洲象和印支虎的重要繁衍地。 站在嘹望塔的顶端,可以远眺整个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隐约可见一个7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