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0)
图书(12)
会议论文(9)
学位论文(6)
报纸(4)
按栏目分组
山地民族建筑 (43)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 (34)
其他民族 (31)
山地民族民俗 (2)
山地民族服饰 (1)
按年份分组
2015(93)
2014(3)
2013(3)
2012(1)
2011(1)
2010(1)
2008(3)
2006(1)
2005(1)
2002(1)
按来源分组
-1(111)
侗族风雨桥
作者:刘文光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侗族    风雨桥 
描述:在美丽富饶的侗乡,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十分别致、壮观,这就是侗族风雨桥。[第一段]
风雨桥
作者:李成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侗族  桥塔  风景  交通设施  长廊式  栏杆  亭子  风雨桥  公共 
描述:我的家乡最美丽的风景是风雨桥。风雨桥又叫花桥、福桥,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公共交通设施。人们走累了,走到风雨桥,就会歇歇脚。风雨桥由桥塔、亭子组成。桥两边有栏杆、长长的凳子和长廊式的走道。经过人们精心修筑的芷江风雨桥,长252米,宽12.2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风雨桥,2000年时,它被载入了世
鼓楼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传递信号  历史  中国  鼓楼 
描述:古代,凡是重镇,都置有鼓楼。鼓楼是怎样来的?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鼓楼初建北魏,为李崇所创。建鼓楼的目的是传递信号,便于擒贼捉盗。这种传递信息的方法,
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风雨桥
作者:谢洪玉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建筑物  侗族  建筑艺术  风雨桥 
描述: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风雨桥
京族哈节
作者:廖明君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哈节  建筑物  节日  京族  哈亭 
描述: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京族哈节已成为京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重要载体。2006年,京族哈节入选由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尾京族哈亭正殿上京族群众信奉的诸神神座。京族信仰多神,信奉的神灵大多来源于自然宗教、道教和佛教。京族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渔业的民族,所信奉的神灵与海洋密切相关,故在哈亭里供奉镇海大王、海龙王、海公、海婆等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出海平安,渔业丰收。此外,京族人家中还供奉祖灵和灶神、土地神等。京族哈节迎神用的神撵。用红木制作,典雅庄重,据说来自越南。用于在举行哈节时到海边迎回镇海大王的神灵。以前用人抬,...
侗乡风雨桥
作者:尤佳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侗族  侗乡  黎平县  建筑艺术  璀璨夺目  文化艺术  风雨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文化 
描述:勤劳勇敢的侗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不仅创造出了优秀灿烂的文化艺术,而且建造出了璀璨夺目、雄伟壮丽的古楼、风雨桥等我国著名的建筑物
侗寨的公共空间与村民的公共生活
作者:徐赣丽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建设  侗寨  公共空间 
描述:激发大家营建和维护公共空间,这样一种空间文化体现出侗民族的生活智慧。
贵州民居:鼓楼和风雨桥
作者:熊模松 冯四方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独特  侗族  造型美观  木雕工艺  公共建筑物  民居  鼓楼  梳齿形  风雨桥  贵州东南部 
描述: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县,居住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侗族.侗族多依山傍水而居.侗寨的鼓楼和风雨桥,作为侗寨的标志,虽然不是民居,却是以民居为主的侗寨所不可缺少的公共建筑物.
中原传统街巷式公共空间与侗寨广场式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侗 杨豪中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线性  侗寨  向心  公共空间 
描述:本文通过侗寨鼓楼坪面状的公共空间与中原聚落传统街巷式公共空间的对比分析,阐明了侗寨格局中出现鼓楼坪这样的面状公共空间为中华民族聚落中的特例,由此充分说明了中华民居聚落空间的多样性。这对于当今乡土建筑研究特别是边缘少数民族聚落研究具有启发性意义。
中原传统街巷式公共空间与侗寨广场式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侗 杨豪中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线性  侗寨  向心  公共空间 
描述:本文通过侗寨鼓楼坪面状的公共空间与中原聚落传统街巷式公共空间的对比分析,阐明了侗寨格局中出现鼓楼坪这样的面状公共空间为中华民族聚落中的特例,由此充分说明了中华民居聚落空间的多样性。这对于当今乡土建筑研究特别是边缘少数民族聚落研究具有启发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