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511)
图书(515)
会议论文(313)
报纸(196)
学位论文(58)
按栏目分组
其他民族 (1718)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 (1028)
山地民族服饰 (220)
山地民族建筑 (208)
山地民族民俗 (172)
山地民族艺术 (171)
山地民族文化 (76)
按年份分组
2015(3085)
2014(69)
2013(41)
2012(68)
2011(41)
2010(45)
2009(36)
2007(30)
2004(12)
2003(16)
按来源分组
-1(3593)
广西民居聚落及个案分析
作者:黄文进 康翠霞 李琛晨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侗族  聚落  鼓楼 
描述:一个民族的聚落就是特定的文化空间。聚落总是以特定民族的文化逻辑进行配置的。从我们对马安寨空间进行分析调查发现,村落是以家族为载体,村落中的鼓楼是家族成员活动的中心,形成以鼓楼为中心的家族—村寨;本文通过对广西三江县马安寨村寨的空间形态及其鼓楼的文化进行分析,意在弘扬我们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侗族鼓楼与村寨聚落的空间解析
作者:徐海燕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模式  空间  传统聚落  鼓楼 
描述: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结合鼓楼类型解析了鼓楼场所空间与侗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关系,并采用现场测绘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鼓楼场所与侗族聚落空间的模式进行了归类,为类似研究奠定了基础。
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
作者:赵逵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线路  川盐古道  传统聚落  遗产保护 
描述: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
传统何以形成:以肇兴侗寨民族旅游为例
作者:温红叶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  肇兴侗寨  再造  民族旅游 
描述:传统何以形成:以肇兴侗寨民族旅游为例
声音生态学视域下的贵州东部传统聚落声景研究
作者:毛琳箐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声音生态学  声景  传统聚落  贵州东部 
描述:声音生态学视域下的贵州东部传统聚落声景研究
浅谈湘西土家族民居聚落特点及保护现状
作者:谢莹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居  保护  建筑文化 
描述:指出湘西民居最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湘西建筑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以湘西永顺县土家族民居双凤村和小干溪两个村落为例,探讨了湘西传统土家族民居聚落建筑的特点、保护现状和前景,以便进一步认识湘西民居建筑风格。
黔东南侗寨聚落与建筑的布局特征浅析
作者:周振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部空间  侗族村寨  特征  布局形态 
描述:侗寨选址的风水习俗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并与其民族的迁徙历史、取食方式和居住传统密切相关,村寨的空间形态内向封闭,具有向心性、认同感、领域性和排他性。侗族村寨聚落形态的形成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对自然环境积极适应的结果。
中原传统街巷式公共空间与侗寨广场式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侗 杨豪中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线性  侗寨  向心  公共空间 
描述:本文通过侗寨鼓楼坪面状的公共空间与中原聚落传统街巷式公共空间的对比分析,阐明了侗寨格局中出现鼓楼坪这样的面状公共空间为中华民族聚落中的特例,由此充分说明了中华民居聚落空间的多样性。这对于当今乡土建筑研究特别是边缘少数民族聚落研究具有启发性意义。
中原传统街巷式公共空间与侗寨广场式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侗 杨豪中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线性  侗寨  向心  公共空间 
描述:本文通过侗寨鼓楼坪面状的公共空间与中原聚落传统街巷式公共空间的对比分析,阐明了侗寨格局中出现鼓楼坪这样的面状公共空间为中华民族聚落中的特例,由此充分说明了中华民居聚落空间的多样性。这对于当今乡土建筑研究特别是边缘少数民族聚落研究具有启发性意义。
鼓楼东大街:愈传统 愈时尚
作者:肖焕中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风情  时尚  鼓楼  流行元素  老北京 
描述:就是鼓楼东大街的西起点——钟鼓楼,它与南中轴永定门隔城相望,拉开了北京最壮丽的建筑序曲。鼓楼东大街全长约1100米,宽约23米,曾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区。自1271年元大都建立以来,根据都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建制原则,处于皇城正后方的鼓楼大街正是“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辉煌时期,道路两旁商贾云集,人流熙攘,周边的胡同里云集了权贵和功臣们的高宅大院及普通百姓的素雅民居。而到了民国中期以后,随着王府井、东单、西单等街区走向繁荣,这条古街渐渐地衰落了。 鼓楼东大街的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于2005年7月中旬启动。同年11月,鼓楼东大街改造完成。这项工程才采用“微循环”的模式进行改造,共拆除违章建筑600平方米,并按照明清时期商业老街的建筑格局,对沿街两侧300余家商业门店进行了修缮和恢复,店铺门面统一为青灰色调。